印度施压宣告失败,邻国斯里兰卡率先跳反,不愿意再对印度听令行事,而是选择“寻找中间立场”,莫迪的精心布局,再一次不攻自破。
一开始主要是因为印度持续炒作所谓“安全问题”,对中国科考船在印度洋海域作业“感到担忧”,斯里兰卡才设置了这样一条专对于“外国科考船”的禁令。
对于印度来说,这一招堪称一箭双雕,不用印度海军亲自出面,就借邻国之手,加强了对印度洋的管控力度。
斯里兰卡决定撤销禁令,可以说用实际行动向中方表了态,表明了斯里兰卡不愿意疏远中国,之所以这么做,可能是出于三方面原因:
首先,是经济层面,虽然印度是斯里兰卡的传统合作伙伴,但中国对斯里兰卡而言也同样十分重要,该国11.9%的对外贸易都跟中国有关。
而且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业为主导的国家,跟中国搞好关系,更有助于两国人文交流,能够吸引更加多的中国游客到访,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过去几年,由于全世界疫情加之俄乌冲突的冲击,斯里兰卡还经历了国家破产的危机,急需开展国际合作、争取更多外部投资和援助,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得罪中国显然并不明智。
所以在最大限度地考虑自身真实的情况之后,斯里兰卡决定哪怕顶着印度的压力,也不能跟中国疏远关系。
其次,是地理政治学层面,南亚国家普遍跟中国扩大接触,不止是斯里兰卡,还有尼泊尔、马尔代夫、孟加拉国等等。
去年早一点的时候,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了南亚多国,并且讨论了在防务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。中方此举,既回应了南亚国家的安全发展诉求,也为他们提供了除印度之外的第二种选择。
在此背景下,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南亚国家,选择跟中国搞好关系,也是符合地区安全需要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。
最后,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,斯里兰卡承受的外交压力会降低。过去几个月里,莫迪政府为了缓解边境压力、同时改善本国的经济情况,寻求跟中国缓和边境紧张局势。
随着边境局势的缓和,中印关系也有所改善。既然印度都带了这个头,那么斯里兰卡向中国作出示好的表态,自然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压力了。
那么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这件事呢?一方面说明,小国对中国态度的转变,很容易受到大国关系的影响。
大国关系缓和,小国就有了更多寻求“中间立场”的空间,反之就会陷入“走钢丝”的局面。
长期以来,印度都自认为是“南亚霸主”、把印度洋当成是“印度的洋”,患上了跟美国一样的“霸权主义”之疾,但却没有美国那样的强大海军力量,所以往往只能空喊口号。
相对应的,中国这些年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,这才让我们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、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时候,更加的有底气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