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了稀土,现代工业的许多领域都会陷入瘫痪,尤其在军事领域,稀土更是不可或缺。
我们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储量,以及最完整的产业链,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全球稀土供应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然而,近年来中国稀土进口量持续攀升,甚至一度超过出口量,这不免让人感到疑惑。
我们不仅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储量,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,几乎“包揽”了世界稀土市场的供应。
现在,我国已经查明的稀土储量高达4400万吨,占全球总量的36.67%,稳居世界第一。
当时“稀土新闻”还曾经引起轩然,一度让西方国家对中国“卡脖子”的能力感到恐慌。
22年,中国稀土消费量就占到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,同时进口稀土达12.4万吨,出口虽然也高达10万吨以上,但已经不敌进口的数量了。
去年我国稀土产量达到24万吨,出口稀土及制品11.4万吨,其中稀土就有5.2万吨。
但同期进口的稀土商品却高达17.6万吨,比上一年猛增了44.8%,进口数字已经远超于了出口。
作为探明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,我们在稀土的开采和冶炼上,在全球都拥有着主导的地位。
稀土开采量约占全球的60%,但真正厉害的是,我们在稀土提炼和永磁体制造等关键环节上,更是独占鳌头。
这就意味着,全球很多国家从本土开采的稀土原矿,必须运到中国来做深加工和提纯,才能成为各种高科技产品所需的稀土金属及制品。
从贸易统计上看,这些原矿进口会被计入中国的稀土进口量,但实际上它们还要再经过中国的“洗礼”,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工业原料。
稀土之所以被称为“工业味精”,主要是因为它在自然界中很少以单一元素形式存在,而是与其他矿物质紧密混合,分离提纯的过程异常复杂。
我们不仅拥有从开采、选矿,到冶炼、分离、加工的完整工业体系,而且在螺旋溜槽、反萃剂等核心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。
而且我国的稀土矿主要以轻稀土为主,像镝、铽、钆等重稀土元素的储量并不丰富,这与我国一直增长的消费结构并不完全匹配。
22年,我国的稀土消费量就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三,高达75%,而同期我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比,却已从几年前的36%下降到33.8%。
所以适度进口就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,既可以缓解国内矿产资源的开采压力,也能更好满足尖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。
并且通过进口澳大利亚、美国等国的稀土原料,我们大家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获得上游资源,降低原料成本。
同时我们与缅甸、越南等四周的国家开展稀土领域的产能合作,既可以拓展海外市场,也可以分散供应风险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在全球稀土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,也使我们在稀土定价等问题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。
这一技术一经问世,就彻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,使得稀土分离的成本大幅下降。
但恰恰是因为这项技术没有申请专利保护,而是无偿共享给了国内企业,才引发了行业内恶性竞争和价格战。
但他们更多追求的是短期利润,而非长远发展。为了抢占市场,竞相压价成为家常便饭。
再加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推波助澜,中国稀土的价格一路狂跌,最低时甚至跌破每吨6000元人民币。
国家对稀土开采总量和出口配额实行了严格管控,并且逐步的提升环保和准入门槛,淘汰了大批落后产能。
就像镨钕氧化物,它是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原料,价格一度从每吨10万元,暴涨到50万元以上。
前些年由于价格过高,一度刺激下游企业去库存,寻求替代,导致需求遭遇滑铁卢。
但总的来看,随着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崛起,稀土价格中枢仍将不断抬升。
目前,从上游的资源端,到中游的加工环节,再到下游的应用市场,我们已在全球稀土版图中确立了绝对的主导权。
这种主导权,不仅仅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和产业规模,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能力。
当然,我们稀土产业要真正行稳致远,还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、反垄断审查、出口管制等方面,更未雨绸缪一些。
只有筑牢了自主创新这个“压舱石“,中国稀土企业才能真正挺直腰杆,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更多定价权和话语权。
在这个风云变幻的稀土江湖中,我们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,而且在关键技术、产业体系等方面也领先全球。
信息来源:新浪财经——反制来了!间谍别再偷了,妄想稀土变“西土”稀土科学——2023年全年稀土进出口数据公布中商情报网——2023年全球稀土储量及产量分布情况分析新浪财经——预期增储496万吨,中国稀土称新增稀土资源尚处探矿阶段